MIT 开发出太空探索神器 模块化自重建微型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2-03-07 20:54:0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如果你想将一大批机器人送入太空,那么你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全尺寸的、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二是选择微型模块化机器人。显然,后者是更优
如果你想将一大批机器人送入太空,那么你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全尺寸的、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二是选择微型模块化机器人。显然,后者是更优选。如电影《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 中大反派所使用的微型磁力机器人就是一种模块化机器人,它们在自组装和重构方面的能力尤有前景。 大量体积庞大、复杂且昂贵的机械部件不免显得笨拙,阻碍了其小型化和可扩展性的发展。尤其是在太空探索中,在轨道上建造物体颇具挑战性,很可能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再者,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生活环境非常狭窄,不得不将空间站的家具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以最佳朝向紧凑放置,因此小型化技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更多的机动空间,也可降低火箭有效载荷成本。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数量上和尺寸上都更具可扩展性的架构。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CSAIL) 的一项研究利用电磁解决了可重构机器人在造价和尺寸方面的问题。 研究团队从电影《超能陆战队》中汲取部分灵感,创造了一种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组装成复杂形状的立方体形机器人。他们将小型、易于制造且价格低廉的电磁铁嵌入立方体的边缘,而非将笨重昂贵的执行器塞进单个模块中。这些电磁体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吸引作用,使得机器人能够彼此旋转和移动,并迅速改变形状。 那么这样一堆模块是如何交互的呢?为了更好地可视化,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软件规划器来对重构这一过程进行可视化并计算底层的电磁分配。用户只需要点击几下,即可操作多达 1000 个立方体,或者使用预定义的脚本来对多个连续旋转进行编码。这样一种系统可以让用户在合理范围内随心玩转模块,比如你可以改变其速度,突显磁铁,以及将必要的动作显示出来以避免碰撞。你还可以如魔术师一般变换模块的形状,让它们能够在某一时刻呈现为一把椅子,随即又变为一张沙发。 (编辑:舟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内容
- 高通宣布与字节跳动合作,开发 XR 设备和软件
- 台积电准备在苹果A16芯片上重新使用增强型5nm工艺进行生产
- 小米笔记本 Pro 2022 官宣 7 月 4 日推出
- 中兴上线太极云电脑W100D内置蓝牙WiFi模块仅重55克
- 现代Ioniq 6纯电轿车公布WLTP续航610公里超特斯拉Model 3
- LG上线2022款OLED电视产品 42-97 英寸 升级webOS 22
- 智能家居谁拔得头筹?2021 AIoT发展力百强榜海尔智家、华为
- KTC 公布 G42P5 OLED 显示器 42 英寸 4K 138Hz
- 元宇宙社交软件啫喱主动下架 曾被指擅自读取用户微信号等隐
- 苹果发布Safari浏览器技术预览版142修复 Bug,提升性能
站长推荐